每年的5月第一个周二,被定为“世界哮喘日”。今年已是第二十个“世界哮喘日”,落在5.1假期,你关注到了吗?
追溯回第一个世界哮喘日是在1998年,主题是“帮助我们的儿童呼吸”。由于哮喘病多发于学龄儿童,患儿饱受哮喘病困扰、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家庭带来较大的身心负担。
恰好同年,默沙东的第一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上市,被批准于成年人以及6到14岁儿童哮喘病患者,从此哮喘病症开始得到很好的控制。
今天,春秋君就给大家扒一扒孟鲁司特有趣的研发故事(前传),并分析下国内一致性评价现状(今生)吧~
1.前传:研发故事
哮喘病的认识
哮喘(Asthma)的英文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指“急促的呼吸”,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50年希波克拉底的描述中。几百年后,古希腊医学家盖伦第一次提到了哮喘是由于部分或完全的支气管阻碍所造成的。从20世纪开始,支气管扩张剂一直是治疗哮喘病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有抗胆碱类药物、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直到1960年代,医药学家们才发现哮喘不但是单纯的支气管痉挛,而是一连串的发炎反应,因此才将消炎药加入疗程中。
“慢反应物质”的发现
1930年代,两位澳大利亚生理学家从豚鼠的肺部发现了一类“慢反应物质”,到了1970年代,类似的“慢反应物质”在人的肺部也被发现,迹象表明,这些“慢反应物质”很可能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来源有限、稳定性不好,直到1970年代末期,这些“慢反应物质”的结果被逐一确定下来,命名为“白三烯类化合物”。
进一步对白三烯深入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可能用于哮喘病治疗这一大胆的假设也为更多的医药研究人员所接受。
18年的大胆创新和谨慎试验,一波三折
1980年代中期,默沙东克服重重困难,将第一代的两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候选药物推上了临床试验,一个做口服药,一个做喷雾制剂。结果不尽如人意,两个化合物远没有达到临床应用的标准。
重整旗鼓:
1989年,默沙东对第二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开展为期6个月的临床试验,结果患者肺活量有所提高、急救用药量减少、哮喘症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药效。但意想不到的肝肿大副作用随之而来,临床试验立刻下马!
在安全和有效的夹缝里,继续埋头苦干:
1991年,第三代第四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候选药物再次进入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口服剂量从2mg一直到800mg都没有发现副作用,安全指数很高。在随即展开的儿科临床研究中,这个候选药物的咀嚼剂型在婴幼患儿中同样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出生地命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18年的科研成绩即将捧出,科研团队一起为这个即将诞生的抗哮喘新药命名,大家一致同意,新药叫做“孟鲁司特(Montelukast)”,纪念它的出生地蒙特利尔(Montreal)。
1998年2月顺尔宁(孟鲁司特)上市,被批准于成年人以及6岁~14岁儿童。
2000年6月顺尔宁又被美国药监局进一步批准用于1岁以上的婴儿哮喘病患者。
2.今生:国内市场概况
生产企业
孟鲁司特于1999年获准进入我国,现国内孟鲁司特制剂有片剂、咀嚼片、颗粒剂,国内生产企业有鲁南贝特制药、四川大冢制药。
销售数据
仅统计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数据,孟鲁司特2016年销售额为3.26亿元,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国内市场由原研默沙东占据75.31%,仿制药鲁南贝特制药和四川大冢制药市场份额不大,分别是11.4%和13.29%。
3.一致性评价进展
参比制剂
默沙东原研进口的孟鲁司特钠咀嚼片4mg、5mg、片剂10mg、颗粒剂0.5g:4mg规格被选进参比制剂目录。
BE临床试验和一致性评价申报
暂无一致性评价申报。
已有仿制药上市的鲁南贝特制药,已完成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一个BE试验,尚未提交一致性评价申请,另一个片剂的BE试验处于招募状态。
从BE备案信息看,共有15个临床试验,除了鲁南贝特制药外,齐鲁制药(海南)公司、江苏万高药业、江苏正大丰海制药、长春海悦药业、信东生技、北京韩美,已经完成BE临床试验。合肥英太制药和天津康鸿的BE试验进行中,山东新时代药业的BE试验主动暂停。
4.总结
孟鲁司特高安全性可用于婴幼儿,具有很好优势和市场前景。目前国内仅有2家国内药企和默沙东原研生产上市,竞争暂时较小。但后来者猛进,在研的厂家众多,加之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动,本品的市场格局将被搅动,竞争将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