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医保目录调整的时间节点为:1-3月准备阶段,4-7月评审阶段,7月发布常规目录,8-9月谈判阶段,9-10月发布谈判准入目录。
从相关报道知悉,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未来将会有更多救命救急的药品被纳入到医保报销目录中,保障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让这张承载着十多亿人的安全网稳稳兜住百姓的健康与幸福。
从时间节点上看,如今已迈入8月份,医保常规目录迟迟未下发,不少人开始焦急,究竟何时会公布调整结果呢?据了解,由于8-9月份是谈判阶段,会首先公布需要进行谈判的品种,医保常规目录有可能会在8月初,与谈判品种名单一同公布。
目前,谈判品种名单处于多部门会签阶段,最终目录发布可能在8月10日左右。
01、哪些品种将进医保
关于什么品种将优先调进医保,《方案》明确表示: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调入的西药和中成药应当是2018年12月31日(含)以前经国家药监局注册上市的药品。符合条件的都会被纳入本次目录调整考虑的基础范围。本次目录调整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中的非医保品种、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以及急抢救用药等。
7月26日,国家医保局登出了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胡静林: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发展》。胡静林在文中指出,2019年重点将基本药物中的非医保品种、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以及急抢救用药等纳入医保。
基于上述要求,部分18版基药目录非医保品种以及部分17-18年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尚未被纳入医保目录的相关药品名单,其中部分产品有望被纳入医保目录。具体品种如下:
与上一轮调整相比,本轮医保目录调整在评审程序增加了“医保用药咨询调查”环节,这是最大的亮点。
按《方案》,咨询专家约300人左右。由相关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推荐作风正、业务强、熟悉并热心医疗保障事业、自愿参与目录评审的专家学者组成。分西药、中药两大组,并分别下设综合组与若干专业组。主要任务是对药品分类与数据分析提供咨询、论证药品评审技术要点、论证提出备选药品范围意见等。
国家医保局表示,开展医保用药咨询调查,一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临床用药需求,使医保药品目录更好与患者临床需求相契合。二是在评审前期更大范围地了解各地专家对医保用药品种方面的意见建议,使此次目录调整的基础更广泛、更科学、更扎实。三是为了提高目录调整的公平性,确保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公开、公正、透明。
02、哪些品种或被调出医保
国家医保局在《方案》解读中表示,根据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功能定位及医保用药的基本原则,一些药品是不能纳入目录范围的:
除了不再新增纳入医保目录的情况,对于调出的品种范围,国家医保局也有所考虑。
03、地方医保目录取消
关于地方医保增补,也是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工作中,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7月2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明确提出:
“国家统一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各地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执行,原则上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
“按照杜绝增量、规范存量的要求,各地原则上不得出台超出清单授权范围的政策措施。对以往出台的与清单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策出台部门具体牵头,原则上在3年内完成清理规范,并同国家政策衔接”。
这也就是说,地方医保增补即将取消。并且,原来的增补目录原则上在3年内完成清理。
对于未能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而言,最后一根稻草——“省增补”已经不能指望了,因此,接下来每一轮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都是各大药企的必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