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药品治疗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和头痛发作期治疗,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治疗的药物主要为镇痛药、止吐药、麦角胺类和曲坦类药物。
近年来偏头痛患者的预后改善得益于治疗偏头痛新药的开发,其中最具革命性的就是曲坦类药物。也是目前唯一一类仅针对偏头痛开发的药物,其疗效优于麦角胺类药物。
曲坦类药物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TH1B和5-TH1D)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颅内血管(包括动静脉吻合处)和三叉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上的5-HTIB/ID受体,收缩血管和抑制神经肽的释放缓解偏头痛的发作。
曲坦类国外研发进展:
舒马曲坦(Sumatriptan),由葛兰素史克开发,于1991 年率先在荷兰、丹麦获批上市的舒马普坦是首个问世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曲坦类药物。舒马普坦现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批上市,舒马普坦的问世被誉为偏头痛治疗药物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颇具里程碑式意义。如今,舒马普坦已成为治疗偏头痛的金标准药物。
上市给药途径有口服、皮下和鼻腔给药。1997年8月FDA批准了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舒马曲坦鼻喷雾剂(商品名:Imitrex)。舒马曲坦皮下给药时的生物利用度可达96%,但口服给药仅 14%,主要是舒马普坦具有明显的首过代谢效应和吸收不完全所致。同时,对出现恶心和呕吐症状、难以耐受口服制剂的患者,鼻喷剂则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选择。与皮下给药相比,其具有使用简便,减轻头痛起效快的优势。
佐米曲普坦(Zolmitriptan),由阿斯利康公司于1997年3月在英国首次上市的一种高选择性的5-HT1B/1D 受体激动剂,于 1998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03年9月阿斯利康公司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商品名:Zomig)获美国批准,用于治疗有或无先兆性的偏头痛。至今获批剂型有片剂、口腔崩解片和鼻喷雾剂。
本品的作用机制类似于舒马曲坦,但其亲脂性高,可透过血液屏障,使其生物利用度得以改善,起效更快且可维持疗效6小时。
曲坦类国内研发现状、制剂销售情况:
琥珀酸舒马曲坦国产获批剂型有片剂和胶囊剂,天津华津和湖南先声获批片剂,湖南九典获批胶囊剂,上市的剂型仅为固体口服制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的鼻喷雾剂已于2016年3月已获得临床批件。
据重点省市公立医院销售数据,2018年为¥16万元,2019年第一季度为¥5万元。其中,天津华津制药垄断了该品种的市场份额。
佐米曲坦片剂除阿斯利康进口中国外,已有9家国内企业取得生产批件。胶囊剂和口腔崩解剂各获批2家,分散片和鼻喷雾剂各1家。
佐米曲坦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中,2018年的年度销售额为¥230万元,2019年第一季度为60万元。四川旭辉制药(76.27%)占据了该品种的销售大头,万特制药(13.56%)紧随其后。
对比上述两款曲坦类药物,佐米曲普坦在国内部分省市医院的销售额明显比舒马曲坦高出不少,但放眼到国际市场,却有不一样的情况和变化态势。
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曲坦类国内外销售数据
虽然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均已国产化,但这两个产品的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迥然不同。综合三年平均销售数据(2016年~2018年),舒马曲坦在全球有7亿美元销售额,国内市场仅在4万美元左右,且均呈现下滑趋势;而后起之秀佐米曲普坦在全球销售额近3亿美元,国内市场接近50万美元,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国内曲坦类鼻喷剂仅上市佐米曲普坦鼻喷剂,且国内偏头痛市场由佐米曲普坦主导,而国际主流产品为舒马曲普坦。
由此看到,国内制药的市场趋势并不等同国际环境,即便总体上国内有赶超国际的势头,但某些药物的市场反响仍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异。
所以在产品立项时不可一味追随国际主流,仍要兼顾国内市场特点。深入剖析产品信息,探寻国内外产品差异,才能挖掘有利项目。